
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
資訊管理學系
1091626 洪梃宸
張國忠教授


2月~3月中
適應工作環境
3月中~4月中
第一次外勤
4月中~6月中
歸檔
6月中~8月中
新系統測試
8月中~9月中
完整一周外勤體驗
開學後至今
體驗何謂電審

剛進來RA部門,首先是藉由上課來了解工作底稿與常接觸的資訊環境,實習生以作業系統&資料庫的查核為主。
除了初步了解電腦審計人員大略在做什麼,就是幫忙做一些雜事,但也可以藉此來熟悉辦公室環境、同事和電審工作。
再來是實際接觸工作底稿,藉由設計好的案件題目來引導上課所學的是否有實際吸收,也可以藉此了解客戶提供的資料(PBC)大致上長什麼樣子。
辦公室位於21樓,風景非常漂亮

之後就開始接觸真的案件了,但礙於上班天數,基本上都只在所內執行。
執行案件時會有正職同事陪同指導,每位同事都非常有耐心且都很仔細,同時也能練習如何和同事溝通來完成案件的撰寫。
接著很幸運的跟到第一次外勤,是位於內湖科學園區的台灣晶端公司。由於是日商,同時正值日本的會計年度末期,因此才會有本次的外部查核。
內湖科學園區

內務
-
通常都會是在所內執行案件
-
PBC要連絡主要負責案件同事(IC)拿取
-
在溝通和撰寫底稿時較麻煩
-
沒有機會接觸客戶

外勤
-
較少數機會可以出差
-
PBC一樣和IC拿取
-
可以藉由開會議程來了解客戶狀況
-
在和同事溝通時較方便且內容詳細
-
有機會接觸客戶和體驗工作流程

總結來說,左邊的部分就是很單純的個人作業,且能學到的東西相較而言較少;而出外勤不論是見識的深廣度,還有體驗這份工作究竟在 做什麼有非常大的幫助,但礙於身分跟交通的問題,就比較少機會。
_gif.gif)

-
發mail給客戶確認事項
-
向審計組確認外勤事項
-
確認案件註記
-
準備PBC
行前規劃
實地外勤
-
開Kick off會議,並報告:
-
去年度發現與缺失
-
今年度查核項目
-
當周聯絡方式&名片交換
-
撰寫工作底稿
-
實際上機檢視
-
討論發現事項
-
和客戶交流查核議題
工作
結案會議
-
說明查核結果
-
報告今年度發現
-
有缺失則說明改善方法
-
盡量於當周完成和客戶的聯繫
-
將底稿給上級覆核
-
發草稿報告給審計組
-
結案後通知客戶
-
規劃期末回查
回報所內

歸檔

-
前一年度的資料歸納作業
-
主要將客戶各類型資料整理到同一份檔案
-
其中包括查核項目、發現&缺失事項、主機&系統名稱、查核&覆核人員等
-
處理資料時需要非常仔細,格式、錯字、邏輯性等都要注意
-
大部分的作業由EXCEL完成
-
需要許多公式來填入資料,計算字元、消除空格、資料對應等
-
資料面有非常多分支,且數量龐大


-
可以學到非常多電審工作的內容
-
看到很多案件,其中針對不同情境的撰寫方式,以及每位同事的撰寫風格
-
能藉由該次作業來更了解文書工具如何有效率地操作
-
收集到大量去年的底稿範本,對日後新年度查核有很大的幫助

測試新案件流程系統

-
新系統需要收納去年度資料,故需先確認歸檔資料的正確性
-
若資料有誤則需將資料退回給原撰寫者,而不能由測試組改寫
-
資料內容一樣由EXCEL執行驗收&剖析
-
同樣是工作量巨大的文書作業

-
若資料無誤,則可以將EXCEL匯入資料庫
-
匯入時不一定會成功,這時需要重新驗收資料
-
匯入成功不一定在系統上是顯示正確的,這邊需要人工檢視
-
系統有非常多控制點需要反覆測試,並驗證其邏輯與正確性
-
需要了解案件流程並模擬不同職位去執行案件

-
根據情況需要和同事或廠商來討論系統狀況
-
藉由開會來更了解整體進度和需改善的問題
-
需要教導同事案件流程怎麼跑,以及如何操作系統
-
在「測試機」驗收完後,需要於「正式機」上重複所有步驟
-
正式上線後,一樣要驗收系統功能成效是否達到預期標準

結語&實習心得

在知識&學習方面,我認為在事務所學到許多只有工作職場才能學到的,包括對於資訊系統、資料庫、金融知識等;電審人員的專業工作方式;更加商業化的文書處理能力等;以及在這個國際性的工作場所,更能體會到能用多國語言溝通的重要性,雖然還不能說非常熟稔,但確實有一個更加社會化的成長。

在社會性的交流溝通方面,我認為自身有非常大的進步,包括和上屬同事溝通、和同為實習生的同學討論工作上的問題、以及和客戶開會討問題和結案檢討,雖然截至目前為止還不能到非常能言善道,但在這塊有一個非常大的進步。

綜合前兩項,從一開始幫忙整理雜務、逐漸理解案件的運行模式、學到更多身為電審人員在IT&金融方面需要知道什麼、觀察一個新系統從測試到上線的過程、教導和幫忙解決同事工作方面的問題、最後到可以獨自完成底稿作業,雖然都並不是什麼大事件,但有一種成就感慢慢累積的感覺,也期盼這份精神可以伴隨我,直到成為這份工作的一份子。